∆2025年10月22日《检察日报》第10版:涉外法治·实践
“这次研修内容充实又丰富,尽管时间短暂,但每一个时刻都因你们的努力而变得格外难忘。感谢你们的热情接待!”金秋时节,10名来自埃及的检察官带着对中国之行的满满收获,踏上了归国旅途,在临别时向中国检察同仁由衷表达谢意,并表示此次研修架起了两国检察机关之间交流合作的新桥梁,促进了理念融合,增进了友谊,希望以此为新起点,共同书写两国检察交流合作新篇章。
应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9月6日至9月16日,埃及检察代表团来华研修。此次研修班由最高检国际合作局主办、湖南省检察院承办,在研修期间,两国检察机关共同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司法领域的路径和方法。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各国人民长期以来共同追求的崇高理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纪检监察教研部副主任龙婧婧作开班第一讲,系统介绍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详细讲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埃及同仁对中国法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方案对全球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时怎么把握证据?”“中国检察机关如何对公安机关进行监督?”“如何调查网络犯罪并获取证据?”……随着刑事检察业务专题讲座的开始,课堂气氛逐渐升温,学员们提问热情高涨,授课检察官们逐一进行详细解答。
交流中,学员们对反洗钱犯罪非常关注。借助直播打赏洗钱,通过虚拟货币、游戏币交易洗钱……授课检察官结合一个个真实案例进行了阐述。“反洗钱已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手段错综复杂、犯罪链条越来越长的洗钱犯罪,如何准确把握和适用法律,是各国司法机关共同面临的挑战。”一名学员说。
在行政检察业务专题讲座中,学员们对“典型案例”表示出浓厚兴趣。听了检察官的讲解后,学员们认为典型案例为类似案件的办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能有效增强检察机关公信力和影响力,对推动检察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研修,湖南省检察院将课堂延伸至办案一线,采取“实景化”教学、“系统化”课程设计、“多元化”师资的教学架构,打造沉浸式涉外检察课堂,创建“办案与教学融合、理论与实务并重”的新型教研模式。
在湖南省检察院现场教学点,学员们参观了案件管理中心、融媒体中心,现场了解智慧案管、检察融媒体建设等工作情况;在长沙市星城地区检察院驻长沙市看守所检察室,了解“派驻+巡回+科技”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现场感受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的真实场景;在岳麓山公益诉讼检察法治教育基地,学员们对“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室内室外”融通结合的多元化法治宣传方式赞叹不已。
武陵源地处湖南西北部武陵山脉腹地张家界市境内,素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之美誉,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守护好“国际张”的奇峰秀水,张家界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设立了武陵源区旅游检察工作室、张家界市天子山公益保护检察联络点。
在公益诉讼检察现场教学点,张家界市检察院检察官结合办案实际,为埃及同仁生动讲述了检察机关在景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无障碍环境建设、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具体办案情况。学员们身临其境,目睹了公益诉讼在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纷纷认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具有独特的中国智慧,为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和埃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埃友谊源远流长。埃及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也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关系的发展中国家,中埃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
湖南作为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的永久落户地,是中非合作内陆高地。今年7月,中非合作论坛—法治论坛(2025)在湖南长沙举办,与会人员紧紧围绕“深化经贸法治合作,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研修期间,学员们还来到湘潭大学进行访问交流。在交流中,湘潭大学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院长洪永红教授以“中非法治交流合作的历史与未来”为主题,深入分析当前中非法治交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建设性的合作建议。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学员们积极参与讨论,互动频频,并表示受益匪浅。
为加强互学互鉴,埃及检察代表团成员开展专题讲座,向中国检察同仁介绍了埃及检察体系、组织机构、工作职责等情况,深度的交流互动为两国检察机关深化交流合作写下了动人篇章。“这些交流既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也为双方未来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埃及检察同仁说。
从尼罗河畔到湘江之畔,一场跨越山海的检察研修之旅圆满落幕。交流中,中埃两国检察人员之间加深了理解,凝聚了共识,让这条法治国际交流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友谊之花越开越灿烂。